返回首页

力学知识点总结?

180 2025-03-31 01:32 admin

一、力学知识点总结?

【重力】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未说明时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弹力】

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弹力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2)有弹性形变

5.弹簧测力计:

6.弹力的大小:用二力平衡方法求解

【摩擦力】

1.产生条件:(1) 物体接触表面是粗糙的(如接触面光滑时摩擦力为零);

(2) 物体对接触表面有挤压作用;

(3) 物体关于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以上三点式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2.分类

(1) 滑动摩擦力:(2) 静摩擦力:(3) 滚动摩擦:

3.特点

(1)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压力越大,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②方向:与物体相对于接触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

②方向:与物体相对于接触面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总结理论力学知识点?

理论力学是经典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主要知识点包括:

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 运动方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如牛顿第二定律 F=ma。

3. 质点和刚体:质点是没有体积的点,刚体是不变形的物体,它们的运动遵循特定的规律。

4. 动量与动量定理:动量是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动量的影响。

5. 动能与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和。

6. 势能与保守力:势能是与位置有关的能量,保守力是与路径无关的力。

7. 转动运动:刚体的转动运动涉及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概念。

8. 角动量与角动量定理:角动量是质量、速度和距离的乘积,角动量定理描述了力矩对角动量的影响。

9. 牛顿引力定律:描述两个物体之间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10. 开普勒定律:描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包括椭圆轨道、面积速度相等等。

这些是理论力学的基本知识点,涵盖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原理。

理论力学使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物体运动的问题。以下是其主要方法的总结:

1. **拉格朗日力学:** 使用广义坐标来描述系统,将系统的动力学问题转化为求解能量函数(拉格朗日量)的最小值或最大值问题,从而得到运动方程。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系统,如多自由度系统。

2. **哈密顿力学:** 通过定义广义动量,将问题从拉格朗日形式转化为哈密顿函数的表达式。这种方法在处理变换坐标系和对称性问题时非常有用。

3. **分析力学:** 引入广义坐标和广义力,将动力学问题表达为关于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的方程。这种方法适用于非保守力和约束问题。

4. **虚功原理:** 根据虚位移原理,系统在平衡位置附近的虚功为零。通过虚功原理,可以推导出系统的平衡条件和运动方程。

5. **能量方法:** 利用机械能守恒原理分析物体的运动,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应用于解决问题。

6. **变分法:** 通过对一个泛函进行变分,得到使泛函取极值的函数。这种方法在波动和振动问题中有应用。

7. **数值方法:** 使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来解决复杂的力学问题。

三、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几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会对物体受力分析,知道运动和受力的关系,还要掌握浮力,杠杆原理的概念并学会应用。

四、大学力学知识点总结?

回答如下:以下是大学力学知识点总结:

1.牛顿力学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质点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相对运动等概念,以及坐标系、运动方程、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等运动规律。

3.质点动力学:力的概念、牛顿定律、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等,以及动量、动量定理、能量、功、功率等基本概念。

4.刚体静力学:质心、力矩、力矩定理、平衡条件等概念,以及静力平衡、支持反力、弹簧力等静力学问题。

5.刚体动力学: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角运动基本概念,以及刚体转动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动能定理等动力学问题。

6.物理学中的场:重力场、电场、磁场等,以及场强、场线、电势、电势能、电场强度、电通量等概念。

7.振动与波动:简谐振动、受迫振动、阻尼振动等振动基本概念,以及波的种类、波动方程、波速、波长、频率等概念。

8.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以及相对论基本概念、相对论效应、光速不变原理等。

以上是大学力学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五、大一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理论力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物体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平行四边形法则。

3. 动力学:质点的运动学方程、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

4. 动量与冲量:质点的动量、动量定理、冲量、动量守恒定律。

5. 力学能:功、功率、动能定理、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6. 万有引力定律:质点间的引力、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重力。

7.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离心力、角动量守恒定律。

8. 力学静力学:平衡条件、力的平衡、力矩、力矩平衡条件。

9. 力学动力学:动力学平衡条件、动力学平衡、动力学平衡条件。

10. 弹性力学:胡克定律、弹性系数、弹性形变、弹性势能。

11. 流体静力学:流体的压强、压强定律、大气压强、液体压强。

12. 流体动力学: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扬程、流量。

13. 摩擦力学: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4. 阻力:空气阻力、液体阻力、终端速度。

15.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定义、周期、频率、振幅、受迫振动。

16. 波动:机械波的传播、波的特性、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波的反射、波的折射。

以上是大一理论力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西华大学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土有效应力原理是:土骨架所承受的压应力等于总的土压力减去孔隙水压力。意义很多:

1、饱和土的固结,固结的本质就是超静孔压的消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加,用于计算固结沉降、预压固结等工程实例;

2、土的强度计算也与有效应力原理有密切关系,土的抗剪强度也是有土的有效应力决定的。

3、渗流破坏也可以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以上为土力学的三大问题,变形、强度、渗流都与有效应力原理有关。

七、结构力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Structural Mechanics)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是土木工程专业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应用于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等领域。结构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种效应(外力,温度效应,施工误差及支座变形等)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计算,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计算,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自振周期,振型)的计算等。

八、工程热力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基本概念

  1、边界

  边界有一个特点(可变性):可以是固定的、假想的、移动的、变形的。

  2、六种系统(重要!)

  六种系统分别是:开(闭)口系统、绝热(非绝热)系统、孤立(非孤立)系统。

  a.系统与外界通过边界:功交换、热交换和物质交换.

  b.闭口系统不一定绝热,但开口系统可以绝热。

  c.系统的取法不同只影响解决问题的难易,不影响结果。

  3、三参数方程

  a.P=B+Pg

  b.P=B-H

  这两个方程的使用,首先要判断表盘的压力读数是正压还是负压,即你所测物体内部的绝对压力与大气压的差是正是负。正用1,负用2。

  ps.《工程热力学(第六版)》书8页的系统,边界,外界有详细定义。

  第二章、气体热力性质

  1、各种热力学物理量

  P:压强[单位Pa]

  v:比容(单位m^3/kg)

  R:气体常数(单位J/(kg*K))书25页

  T:温度(单位K)

  m:质量(单位kg)

  V:体积(单位m^3)

  M: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mol)

  R:8.314kJ/(kmol*K),气体普实常数

  2、理想气体方程:

  Pv=RT

  PV=m*R。*T/M

  Qv=Cv*dT

  Qp=Cp*dT

  Cp-Cv=R

  另外求比热可以用直线差值法!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闭口系统:

  Q=W+△U

  微元:δq=δw+du (注:这个δ是过程量的微元符号)

  2、 闭口绝热

  δw+du=0

  3、闭口可逆

  δq=Pdv+du

  4、闭口等温

  δq=δw

  5、闭口可逆定容

  δq=du

  6、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公式

  dU=Cv*dT

  一切过程都适用。为什么呢? 因为U是个状态量,只与始末状态有关、与过程无关。U是与T相关的单值函数,实际气体只有定容才可以用

  6、开口系统

  ps.公式在书46页(3-12)

  7、推动功

  Wf=P2V2-P1V1(算是一个分子流动所需要的微观的能量)

  a、推动功不是一个过程量,而是一个仅取决于进出口状态的状态量。

  b、推动功不能够被我们所利用,其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使气体流动成为开系。

  8、焓(重要!)

  微观h=u+PV U分子静止具有的内能 PV分子流动具有的能量

  a、焓是一个状态量,对理想气体仍然为温度T的单值函数。

  b、焓在闭口系统中无物理意义,仅作为一个复合函数。

  9、技术功

  从技术角度,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功

  Wt=0.5△c^2+g△Z+Ws(轴功)

  q=△h+Wt当忽略动位能时,Wt=Ws

  q=△h+Ws=△PV+△u+w(膨胀功)

  10、可逆定容的方程

  Ws=-∫VdP 表示对外输出的轴功。

  与dU相同,dh=CpdT对一切理想气体成立

  第四章、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1、P—V图

  初始点①,终止点②

  步骤1:在①画出4条线:等压、等容、等温、绝热

  步骤2:②在等压线上方(下方)为升压(降压)

  ②在等容线右侧(左侧)膨胀(压缩) 功W>0(<0)

  ②在等温线上方(下方)升温(降温) △T>0(<0)

  ②在绝热线上方(下方)吸热(放热) △Q>0(<0)

  步骤3:写出多变过程n的范围

  2、多变过程的求解步骤:

  a、先求出所有过程的初终点P、V、T

  b、确认各过程的多变指数n=

  c、各过程△u=Cv*△T,△h=Cp*△T

  d、求出Q、W、Wt

  e、画出P—V图(验算)

  ps.书67、68页表4-1包含了所有我们所学的基本情况(此表十分重要!!!)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效率η=1-Q2/Q1 (Q2取正值)

  2、卡诺循环:

  其意义在于指明了热变功的极限

  η(max)=1-T2/T1

  3、熵变的公式推导:

  δq=Tds=Pdv+CvdT

  ds=P/v*dv+Cv/T*dT

  △s=Rln(v2/v1)+Cvln(T2/T1)

  δq=Tds=△h+Wt=-vdP+CpdT

  ds=Cp/T*dT-R/P*dP

  △s=Cpln(T2/T1)-Rln(P2/P1)

  4、可逆公式小结:

  δq=Tds

  δw=Pdv

  δwt=-vdP

  第七章、水蒸气

  1、 工业中水蒸气是实际气体,无法使用理想气体的方程。

  2、水蒸气的发生过程

  ①定压预热

  ②饱和水定压汽化(T不变)

  ③干饱和蒸汽定压过热

  3、水蒸气的p-v图

  一点:临界点(气液不分的点);

  两线:饱和液体线(临界点右下方曲线)

  饱和蒸汽线(临界点左下方曲线)

  三区:未饱和液体区(饱和液体线左侧,临界等温线以下)、湿饱和蒸汽区(饱和液体线以及饱和蒸汽线包围区域)、过热蒸汽区(饱和蒸汽线右侧,临界等温线以下)。

  五种状态: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状态、 湿饱和蒸汽状态、干饱和蒸汽状态、过热蒸汽状态。

  4、干度:x=mv/(mv+mw)

  ps.概念以及公式在课本124、125页(7-2)

  第八章、湿空气

  1、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

  2、分压定律、分容积定律、质量成分、容积成分、摩尔成分、折合分子量(湿空气)、混合气体参数的计算、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湿空气的焓、干球温度、露点温度、绝热饱和与湿球温度的概念和对应相关的公式都要熟悉。

  3、这里讲解如何在焓湿图中找含湿量、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

  首先你得知道其中两个量。

  例子:已知一个房间内的干球温度为25℃,含湿量为5(g/kg(a)),求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

  首先露点温度是干球温度干球温度为25℃,含湿量为5(g/kg(a))对应点垂直下来到等相对湿度为100%的线所对应的温度。

  其次湿球温度是干球温度干球温度为25℃,含湿量为5(g/kg(a))对应点做左下方45°等焓线至等相对湿度为100%的线所对应的温度。

  其他的都是以此类推!!!

  第九章、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1、稳态稳流的含义

  稳态:状态不随时间变化

  稳流:流量恒定

  2、连续性方程(前提:稳态稳流)

  ps:书164页公式(9-1、9-2)

  3、绝热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增速:必须以本身储能的减少为代价,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和不可逆方程)

  ps:书164页公式(9-3、9-4、9-5、9-6)

  4、音速:a=√(kRT)

  理想气体:只随着绝对温度而变化

  5、马赫数:M=c/a (a:音速; c:气体流速)

  ①M>1 超音速

  ②M=1 临界音速

  ③M<1 亚音速

  因书上的公式概念都很清晰,就不做过多介绍。

  ps:书166、167页(9-7、9-8、9-9、9-10、9-12)

  6、在此介绍一下题型:

  一、流体流过一喷管(喷管的设计计算)

  已知Po、To(如P1、T1、c1求出滞点)、Pb(背压或者说环境压力)、k=1.4,求最大c。

  设计的触发点为P2=Pb才能达到最大速度cm

  解:①Pb/Po>0.528=Pc/Po 则Pb>Pc

  故c2<c临 故设计为渐缩型喷管

  ②Pb/Po<0.528=Pc/Po 则Pb<Pc

  故c2>c临 故c2>a

  分类讨论:若co<c临 则为渐缩渐扩型喷管

  若co>c临 则为渐扩型喷管

  二、流体流过一渐缩型喷管(喷管的校核计算)

  已知Po、To、h2、Pb。求最大c。

  解:①Pb/Po>0.528=Pc/Po 则Pb>Pc

  故P(min)=Pb c<a 亚音速

  ②Pb/Po<0.528=Pc/Po 则Pb<Pc

  故P(min)=P临 c=a 临界音速

九、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点总结?

建筑力学与结构是研究建筑物静力学、动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及相关计算方法的学科。知识点包括静力学基本定理、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结构稳定性、结构构件设计等。此外,还涉及刚度、变形、振动、承载力、屈曲、抗震设计等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建筑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计算方法,以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

十、史上最全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

(1)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五、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六、压强

1、压力:

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④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⑤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前二者

七、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1、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 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 结论:

大气压p0=760mmHg=1900px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2、标准大气压——支持1900px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1900px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000米内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约减小1毫米贡柱,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测量工具:

⑴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⑵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八、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3、公式:F浮 =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十、功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十一、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①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额外功: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③总功: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总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③公式:P=W/t

④单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3W

十二、动能和势能

1、动能

①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②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③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③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十三、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