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油的来源?
汽油是由石油分馏的。混合物中的各种烃,一般是含碳原子数越少的分子,沸点越低;含碳原子较多的分子,其沸点越高。
当给石油混合物加热时,低温,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凝分离出来;随温度的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分离出来,不断继续加热、气化、冷凝,就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这种方法叫石油的分馏。
石油分馏出来的各种成分为石油的馏分(仍然是混合物),为了不使高温下高沸点的烃受热变化和炭化结焦,常采用低于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分馏,叫做减压分馏。
石油分馏的产品:溶剂油(C5~C6 30~150℃)、汽油(C5~C11 220℃C以下)、煤油(C11~C16 180~310℃)、柴油(C15~C18 200~360℃)、凡士林(C16~C20 360℃以上)、石蜡(C20~C30360℃以上)、沥青(C30~C40360℃以上)。主要是沸点不同,密度不同,热值不同。
二、油糍的来源?
油糍粑,又叫赖糍粑,是嘉禾(特指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的一种特色小吃。真正的油糍粑,是米粉配着自家猪肉,和着三味辣椒,用正宗的茶子油油炸的。嘉禾人从小就爱吃油糍粑,这也变成的在外的嘉禾人想家的一种代名词。
三、中国油联的油来源?
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石油外贸公司。
而中国石化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四、摩托车油箱包的利弊?
摩托车油箱一般不建议包,但也有好处。摩托车燃烧的是汽油,汽油着火点比较低,包着的油箱在夏天高温的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而包着的油箱又能防止因雨水或者外力损坏油箱。但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建议包,如果要包就选择轻质防雨,耐磨的材料。
五、油糍的来源,寓意?
油糍是湖南、贵州、江西、福建、广西、广东等地的小吃。
在清新,过年少不了特色美食就是油糍了,香甜软糯,寓义团圆美满,家兴人旺。
六、油焖笋的来源?
油焖笋是江南地区一道汉族传名菜,以新鲜竹笋为食材,清脆爽口。主要食材是春(冬)笋、葱姜等,其味咸、鲜、香、甜。
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诗经》时代,竹笋就成为食物:“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周朝竹笋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记有80多种竹笋品种
七、油甘果的来源?
油甘果产地与来源:原产于印度,随佛教传至中国,
滇橄榄、橄榄[云南.四川]、庵摩勒、庵摩落迦果、余甘果、余柑子、牛甘、油柑子、油甘、油甘果、油甘子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疏林下或山坡向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八、中石油的油来源?
中石油的油主要来源自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等地区。现在国产大约能占20%-30%,其余的是依靠进口。中国进口原油的来源国家主要有: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阿曼、伊拉克等。
九、废布油的来源?
废布油来源于印染油、印染废油、织布油、涤纶油、涤纶废油、纱厂废油,基础油、燃料油等等。其实,称为基础油与燃料油是不标准的。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洗布油。 布油的脱色是有难度的,有些布油的脱色损耗更是达到20%的惊人程度。
目前主要工艺为:布油加硫酸搅拌→离心排渣→加碱性脱色剂→加白土或砂过滤。
十、陕北油糕的来源?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以后,先后在今三原县的北部原区兴建了开国皇帝李渊以及敬宗李湛、武宗李炎等帝王的宏大陵园,即献陵、庄陵、端陵。于是三原的北部原区便成了唐王室巡拜陵、从事狩猎的重要场所,经常是帝王御驾前往,王公大臣们的活动也甚为频繁,以致路上行人常年络绎不绝。这条道路上有个村子距京城长安和原区均不远,便成了皇家往返休息的重要场所,人称“王店”。这个村也成了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常来常往的地方,随之兴起了物资交流、集市贸易,王店也成了兴旺繁华的“王店集”。
泡泡油糕
据传说,在“王店集”上有一个专门制作油糕的小吃店,制成的油糕外皮起泡、酥松润滑、馅软甜香,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有一天,被前往北原狩猎的唐太宗李世民所尝,连连赞道“好、好、好,见风消”。对泡泡油糕赞不绝口,并将其作为宫迁食品。于是该店的名声大振,生意非常兴隆,小吃店经营的油糕也得以广泛流传。唐中宗在位时,宫廷中有一种制度,即大臣初拜官或升迁,照例要献食于天子,名叫“烧尾”。烧尾是指神话传说中“鱼龙变化”的故事,凡是有跃上龙门的鲤鱼,必有天火(雷电)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为真正的龙。大臣们为了献媚取宠,向“真龙天子”进宴,当然就叫做烧尾了。唐景德镇龙二年(公元708年),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后,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有一款名点叫“见风消”就是泡油糕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已是轻如白纱,薄如蝉民办,入口即消,真是巧夺天工。经过历代相传至今,泡油糕久盛不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